找到相关内容416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达摩出身传灯传

    从寂静中证悟,卒于佛无成,于道无得也。遂惩其弊,一味面壁而坐,以寂灭示三子。壁虽障于目前,彼之剖破藩篱,达观无际,壁不能翳其毫忽。居于方内者,觉面前多封闭垣墙;超于域外者,眼里无全牛。觉层峦迭壁列于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5668727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佛教史话 第一章 僧团的成立   佛陀证悟后,在菩提树下想起救渡众生的大事因缘,心自思惟其所彻悟的正法甚深微妙,而众生妄想执着,必定不能信解,所以生起疾入涅盘的念头。   此时,梵天知佛所想,即前往佛所,劝请佛陀住世说法。佛陀终于不忍众生长夜悲苦,便随顺梵天劝请,决意示教利喜,宣扬适应众生根机的教法。   佛陀首先到波罗奈斯城的鹿野苑,度化曾在苦行林一起修行的憍陈如等五位侍臣,三转苦、集、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2)

    成就」论;2.亲鸾创立以信心为本的净土真宗;3.道元倡立修证一如的曹洞宗。   第三期:1.日莲提倡口念「南无妙法莲华经」经题为证悟之本的日莲宗;2.一遍强调以一心念佛为主的时宗。   净土宗与净土真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968742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客观联系,把两者对立起来。  如上所述,格鲁派所说的缘起与性空的相融性,事实上也就是胜义谛与世俗谛的相融性。胜义谛(真谛)和世俗谛(俗谛)是用来了解佛法真实,证悟一切事物本体空的基本方法和原则。一切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1)

    指宿善福薄根机下劣者,虽未获立即证悟之益,然以见佛闻法之故,已结下将来得度之因缘。(四)指人、天、龙、鬼之四众。又称四辈。  圍繞,围绕。養,养。讚,赞。  5行,乘sheng音圣。四马一车为乘。護,护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869032.html
  • 释迦也失在南京、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

    永净罪垢,才可以修持这种“若无师承,不可滥学;未经灌顶,窃法无益”的官法。经过入门灌顶,意味着取得修习密法资格,在修法中可以得到金刚上师的加持,不受魔障侵扰,增益证悟功德。由于每修习一种密法(已公开传授的...

    陈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0669055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波罗蜜,具足福慧资粮,圆满所修,便得证悟无上正等菩提。如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上说:“布施是菩提因,摄取一切诸众生故;持戒是菩提因,具足众善,满本愿故;忍辱是菩提因,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;精进是菩提因,...离生死。   2.法缘慈悲:证悟无我所起的慈悲。这是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二乘,以及初地以上的菩萨的境界。   3.无缘慈悲:是诸佛如来无限的慈悲,即彻证我、法毕竟空的般若智而生起的慈悲。因为心中已无差别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唯识论和唯心论的研究和比较

    全体而论,亦同样是圆满性的共相。客观理型和主观心灵,本来平等不二。所以他说:“如何证悟到上帝即是我们真实本质的自我,那就是我们自己须得努力的事了。”第三,他根据共相(本质)的权威,意味著任何个体的人或...

    史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669484.html
  • 华严经义海百门

    则义显亦大。机小则理显亦小。随众生之根性。有证悟之浅深。是为机感。即此机感。全如来法身而应现也   八施佛事者。谓尘音声文字。皆悉性离即解脱故。此无性文字。非事之事。以空无故。佛智所显。随所施为。不失法界...

    法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8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的声名因此大盛,前来归仰的学者徒众也日益增多。其后,智者大师感慨闻法的人虽然很多,但真正悟道的人却很少。为了免于名闻利养的束缚,与求更上一层的证悟,乃决定隐居天台山继续用功。 太建七年(西元五七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